文章

顯示從 3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辦公室打印機的購買分析--成本效益

不同的工作性質產生的打印方式不同,需要的打印功能也不同;最終以達到效率成本比最高為佳: 1、秘書等文職工作的打印工作以次數少、每次量多為主的大文件列印,需要的打印功能是初次啟動時間(包括從待機或睡眠狀態進入暖機再打印的全程時間)不重要,每分鐘最多打印頁數量越多越好,每頁打印時間越短越好。 2、醫生、賬房會計工作,以每個客戶為中心,每樣工作皆需要打印,不可能使用大文件列印功能;但工作上需要高速高效;所以,必須要求初次啟動時間越短越好,每頁打印時間越短越好,每分鐘最多打印頁數量適中即可。 祇要符合條件的打印機皆可以用於辦公。 以前,辦公室喜歡激光打印機,原因是碳粉不會失效。但是,原裝碳粉盒不便宜,原因是為了保證打印的清晰度,感光哂鼓與碳粉合一包裝,結果令成本上升;為了降低打印成本,該類廠家多數會回收碳粉盒再用,減少浪費;從各種技術指標上看,一個哂鼓可以打印8000張紙,1個碳粉盒打印2000頁紙,平均每個哂鼓可以使用4次的重加碳粉。部分廠家採用分離方式,碳粉盒與哂鼓分開,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無論哪種方式,激光打印機最終的成本計算包括: 1、打印機的正常使用壽命,年成本=機價/使用壽命; 2、哂鼓成本,哂鼓年成本=哂鼓價/哂鼓壽命(可打印頁數)*年打印頁數 2、碳粉成本(原廠),每頁打印碳粉成本=碳粉價/可打印頁數; 碳粉價有所不同,對於可以回收再加粉的廠家來說,每次加粉的價格可能與全新的碳粉盒價不同;因此,計算的成本也必不同。 可打印頁數是指公平原則下的碳粉可打印頁數;眾所周知,碳粉盒無法自我震動令碳粉平均分佈,致使碳粉盒會有少量殘餘,殘餘量會影響成本。每一種品牌的碳粉盒餘量各不同,與該品牌的碳粉盒設計有關。 因為不同的工作性質,打印量不同,但每一個工作崗位產生的打印量相對固定,最終可以計算出年打印頁數。 打印年成本=每頁打印碳粉成本*年打印頁數 打印機的最終年成本=機價年成本+打印年成本+哂鼓年成本 當然,複印機公司推出了具有網絡功能或連接電腦功能的複印機,根據工作和辦公的需要,可分為LAN、WIFI或USB;秘書工作時可包括傳真(有紙、無紙)和無紙化電郵接收傳真。 複印機的碳粉盒結構與激光打印機不同,是單獨塑料樽裝的,沒有任何的包裝成本。唯一需要的成本是清洗哂鼓。 網絡多功能複印機適用於辦公一體化的辦公室,多位員工一

紅白黑

事態的發展總是在估計之中,但在時間的操作上總是很難估計得出。 薄 西東、王 力君的事件若說是經濟案件,那麼,從姜 維 平的文章裡可知,上面一直在查薄王的黑材料;怎麼可能查不到,幹不倒。其實到了那個級別的人物,反正不是錢、性能夠推倒的;講的是大家都有背景和周圍力量。 那些潛伏在敵佔區後,高調回家唱紅或在敵佔區唱紅的勇士們,他們不怕敵人的子彈和黑獄嗎?難道敵人全是外強中幹,還是說敵人怕得很?尤其那些皮膚是黃的、身份是白的、說出的話是紅的地下工作者,怎麼能夠如此高調地在家鄉唱紅駡白,難道他們不怕我們的敵人?還是說他們把身份洗白後突然發現自己是白的,突然覺得對不起紅色政權的培育之恩;為了感謝白色身份的再造之恩,回到黃土地來唱紅打白?他們心底裡想著什麼,想做些什麼,有什麼目的,上面不知道嗎? 所以,我認為不管事件將來怎麼發展,都沒有切入主題。 薄王的下場僅是因為路線問題,唱紅造黑打黑;三人行,必有左中右!那就左領導、統戰中、打擊右。沒有右,製造右。這些方法的終極行為最終嚇壞了老人家---經歷過三反、五反、文革的那一些人。 路線問題,逼使老人們不再罩住薄王。 但是唱紅還會繼續,打白也會繼續,打黑就可能不再。 若是上面真心要唱紅,讓百姓明白紅的真實,不是染色的。 祇需要在每一個節目當中要求主持人、控股人士、持牌人出示中國公民的身份證據,宣誓不持有其他任何一個政權發出的證件,如綠咭、米國楓葉護照等。 對於黃皮膚的外國人唱紅打白時,我們要求對方立即放棄白色身份,加入紅色政權享受紅色的好處和福利。 對於那些唱紅打白不棄白的人,我相信他們直屬白色特 務連。

匯豐系的不可投資

金融海嘯期間,匯豐系出現資本金不足需要融資。投資銀行和研究機構一再肯定匯豐需要集資。 唯匯豐不斷辟謠,令股價直下地獄,終於 37 元左右。一眾大莊家沽空匯豐賺了滿貫。那麼,做事細心認真的英國人怎麼會變成這樣呢?陰謀論的消息人仕當時就指出,這些莊家本身就與匯控高層有利益共存的關係,通過合作,沽空匯控讓自己的私人戶口有所進賬。當然,以香港現在的反貪水平,基本上證監會和 廉署 是不會有所行動的。 去年底,匯豐的中國子公司交通銀行派發紅股,結果令小股東損失慘重。交行在大陸生存,豈能不知道大陸的政策;在董事會決定派發紅股或派息時,也應該諮詢法律和財會人仕的意見。根本不可能出現這麼無能的決策,令股東虧損。 如今,交行又學會了一招──定向配股,內地企業最容易做的,香港企業也經常做的;一 句話,就是利益輸送。但是大企業不敢明目張膽地做,怕影響聲譽。 匯豐不怕,交行當然就不會怕了。 未來的日子裡,即使這兩家銀行有錢賺,我也不會把錢放在他們的股權裡,免得被他們的董 事會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