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8月, 2008 起發佈的文章

東方蒙地卡羅 澳門,您準備好了嗎?

東方蒙地卡羅 澳門,您準備好了嗎? 自 2003 年 SARS 之後,大陸推出港澳自由行等刺激港澳經濟的措施之後,香港澳門的經濟就象注入了發泡機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多虧了祖國的經濟開始發達,多虧了祖國的市場沒有港澳那麼貼心、中高檔家庭用品沒有港澳那麼貨真價實。所以,港澳這幾年終於發了達。可惜,隨著大陸經濟開放程度的提昇,中高檔用品商不斷搶佔大陸市場,總有一天會在祖國大地遍地開花的,那時,誰來港澳自由行呢? 澳門因為了自由行,旅遊相關產業興旺發達,於是賭場也生意大好。可是,賭場的客戶似乎以大陸客為主,遲早會出問題。同時,由於自由行的泛濫,大批大陸居民(以珠三角為主)進入澳門非法工作,嚴重擾亂了市場供求和管理。 未完待續...

短炒心得

在圖表裡,最值得注意的是BOLL的3條線,短線永遠臣服於長線;故1分鐘破線後,看5分鐘,再看15分鐘。每遇到支持或阻力,一定要小心,最好鎖住利潤。 即使之後,市會衝線,那時大勢明朗再買也不遲。 賺錢不賺危險錢,賺少了,多賺幾次也就一樣達到目的,而且危險率下降了。

沉思集--由公僕的定義想起

前些日子,在進修學習的過程中老是聽到一個名詞“公僕”。在21世紀人人平等的社會裡,有的只是職業分工的不同,根本不存在等級;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一個奴性的單詞呢? 到底公僕的定義是什麼?來源於什麼典故? 僕者:在中國傳統意義上又稱為奴也,傳統上的意思是一個人失去了對自己的支配權和人權;對自己的工作是不能索取金錢或物質的回報的。在美國黑奴時代,黑人是歸其主人所擁有。作為主人的私有財產,可以隨意買賣或使用。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裡,賣身為奴一詞早已深入人心。賣身者,出賣個人的人權和支配權;為奴,自然是指成為了別人支配或擁有的對象,是不能反抗的。這是奴隶制社會延續到封建社會時傳承下來的對私有財產的定義。但到了西方資本主義時代,他們鼓吹人人平等、人權,自然就要消滅奴這個單詞了;於是創造了新單詞—-服務員。服務員是被聘請到某一行業工作的人,在服務期間為付錢的客戶提供服務。在服務完成了或者客戶不再提供規定的金錢或物質補償時,服務員有權不為其服務。當然,在接受服務的那段時間裡,服務員可以算是您的僕人。從奴到服務員的定義的跳躍,代表了社會對人的定義和權利的看法完全不同了。只有職業分工的不同,沒有擁有與被擁有的關係。 在中國,人們把服務員翻譯了無數種名稱,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Servant,譯為服務員,音譯為侍應。那麼,為什麼要譯成僕人呢?要知道,在中國翻譯史上,人們要把西方的東西翻譯成中文時,首先要讓人們立即明白它的意思;其次,當年翻譯此文字時,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及半殖民半封建買辦社會;在當時沒有人能明白服務員的意思的情況下(也許連翻譯者也不知道)就使用僕人的名稱代替。 僕人的定義自然就把奴性的印記烙在了受盡壓迫的中國人的心腦裡,讓人終生為奴;或者讓人終生奴役他人。 雖然偉人的領袖毛主席帶領老一輩翻身搞革命,建立新中國;並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掀起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希望把中國文化裡的帶有封建奴性的烙印去除。可惜,他失敗了。原因是那個烙印是孔子建立、孟子發揚光大的;更是自漢朝尊孔之後、歷朝歷代皇家奴役百姓的最有力的工具。在那群維護皇家特權的反動文人不斷地催眠和宣揚下,人民的心腦早就壞了,不懂得思考了。另一個原因,毛主席他老人家沒有立即引進西方的平等思想。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身邊的那群老革命家,翻身搞革命是容易的,只要跟隨明主就行了;可是,成功後能否理解並推動明主的政治理念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從民族國家的自主產權說起

前些日子,我聽到很多知識分子給我講國家或民族自主產權。好象這世界上,中華民族或自己的國家不擁有自主產權,不自搞一套,就對不起老祖宗了。 先談談自主產權,說白了,就是專利權。 這個世界上,不管是誰,擁有一個可行的技術或創新,就可以申請專利。但可惜的是,由於各個國家的私心,也就是國際大老翻的勢力,結果,任何人申請專利就必須向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分別申請。多數情況下,當你申請了數個國家的專利之後,你的專利已被其他人在其他國家搶注了。然後就是無休止的訴訟。 但不管怎樣,專利不屬於注冊的國家,只屬於擁有專利權的公司或個人。專利作為私有財產,在專利權有效的期限內可以授權或轉賣。正如著作權等一樣,是一種知識產權。 那麼,假如擁有專利權的個人從中國移民到外國,擁有外國的居留權或國籍,或者把公司轉移到國外注冊,那麼,專利權也就不屬於中國人/公司。同理,老外把公司搬到中國注冊,或個人移民到中國來,那麼,他擁有的專利就在中國了。 在世界專利的大前提下,沒有狹隘的民族或國家的定義。 聽說擁有VCD3.0或中國DVD專利的華人在中國獲得專利後,就移民海外或把公司搬到外國--如百慕達等。那麼,專利就不再屬於中國人/公司的了。您說,這時候,這專利叫中國的自主產權呢?還是老外的自主產權? 乾坤燭的設計者當年移民到楓葉王國,用10多年時間創造了乾坤燭圖表形態,並獲得美加日的專利。可最近,他回流到香港工作,當然也把這專利權回流到香港了。這自主產權算哪個國家的呢? 出前一丁的創辦人創造了方便面,他是中國台灣省人,只是移民到了日本。到底方便面的產權是哪個國家的呢? 同理,所謂的民族企業,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呢?如何定義民族企業?如果以一個人的原罪--也就是血統來計算的話,中華民族擁有最多的民族企業,其次是犹太民族。因為全世界最成功的企業多是華人和犹太人擁有的。 但事實上,民族企業是以一個人的國籍或居留權來計算的。可到底,我們的身邊有多少成功的企業家的家族還擁有純正的中國籍呢?娃哇之爭的主角知道自己是企業主,是人民代表,不能擁有外國籍;於是就擁有外國居留權,但把全家人都拿了外國籍。您說他是中國人嗎? 既然,國籍也罷,民族也罷,最終擁有專利權的人/公司在哪裡注冊,哪裡就擁有收稅的權利。那麼,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呢? 創造最有利、公平的競爭環境,最適宜居住的環境,讓擁有專利權的人/公司到我們生活的國家來居主/注冊。那

由電視劇”世紀之戰”

由電視劇”世紀之戰” 在港產電視中最著名的電視劇,莫過於以股市為主題的連續劇。其中大時代”世紀之戰”更令人讚賞。 其中有一段節目很適合當今的中國股市。 在一個廣東的鄉村裡,由於生產和銷路的問題,結果村辦企業破產了,A廠是啤酒廠,B廠是廁紙廠。工人沒有工資,怎麼辦。 主角(來自香港的股壇高手)於是宣布將啤酒和廁紙按債權及股權分派給各位村民,然後在村裡設立商品交易所。村民根據需要在交易所買賣啤酒和廁紙。不久以後,二者都存在了動態平衡。當然,啤酒和廁紙都是消耗品;隨著消耗的增多,存量自然減少,價格自然逐漸上漲。 就在大家都很開心的時候,突然有人發現到在村裡一個廢置的倉庫裡,居然儲藏了大量的廁紙,其數量是交易所裡總量的4倍以上。於是,大家都去搶那廁紙,結果,廁紙的交易價自然暴跌。在這個情況下,主角立即宣布交易所無限期停市;因為市場的供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變化是不應該存在的,否則必然引起市場的恐慌。 大小非的問題也是如此。當年老外說中國A股的PE為30-60倍,我們說只有10倍;只是大家作為統計的股數不同而已。 當年股改時,以大股東賠償小股東及承諾股份的限售期,結果小股東接受了。 其實真正的股改應該是立即全流通,那麼,您想想看,小股東當時會不會接受那小小的賠償呢? 商人必許以民薄利,然後得大利。 可憐小股民為了蝇頭小利,放棄了自己的根本利益。現在,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好痛啊! 可是,監管機構到底在做了些什麼?不是仲裁的角色,而是伙同大股東一同。目的很簡單,赶快把這塊燙手的山芋抛出去,解決了就行;至於那山芋被抛到哪裡,卻不關他們的事。 話說那是一個嚴冬的一個早晨,外面下著雪雨。那山芋被抛到一家造紙廠的成品紙倉庫裡。結果,山芋太熱了,倉庫著火了。火剛燒著的時候,倉庫慢慢熱了,造紙廠的工人們很開心,因為他們太涷了,好不容易有熱氣,管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總之,有熱便是娘。於是,火燒啊燒啊,過了大年,過了三伏天,火越燒越旺。結果,在中秋即將來臨的時候,火燒完了,變成了灰燼。秋來了,人們不知曉;冬來了,人們涷壞了。於是找紙出來,想賣幾個錢買暖氣;卻發現,紙倉早就燒光了,連屋蓋都燒沒了。 這2天,A股自由落體,大跌10%,沪深300指數的目標是2000點,此目標不變。到了才考慮具體情況。 想起4年前的澳門。那時,百業待興。商鋪及寫字樓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