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為何A股跌不停

A股變成了提款機,大小非不斷減持,PE的IPO也成提款機。大家紛紛減持,形成趨勢。 更甚者管理層沽空持股後居然還可以繼續呆在董事會管理公司,情何以堪。 這兩個問題不解決,A股永遠沒有錢途。

財政懸崖出現或不出現有什麼結果,會引發什麼問題?對應的連鎖現象及對策? 1

財政懸崖出現或不出現有什麼結果,會引發什麼問題?對應的連鎖現象及對策? 與財政懸崖相關的財政政策主要有 4 項:前美國總統小布希 (George W. Bush) 時期的減稅措施至 2012 年底到期、 2% 所得稅減免措施及失業補償政策延長期限屆滿、新醫療稅法案 (Doc Fix) 到期、減赤節支機制上路。 1、財政懸崖出現了。稅收優惠自動終止和政府開支(包括福利和軍費)縮減。 1)   稅收優惠終止,等於恢復正常稅收。本來無可厚非,不過大家享受慣了優惠,突然全額付款,實際家庭開支多了,家庭稅後可支配的收入自然就少了,等於減人工。此消彼長,實際家庭收入少了就不得不縮減開支;必需的生活開支無法減少,但可以選擇較次或低檔的貨品;非必需的生活開支就必須削減。 首先,非必需的生活開支得到削減,所有非必需品的銷量必然受到影響。手錶、珠寶、收藏品。 其次,必需的生活用品使用年限得到延長,以減免開支,更新換代的速度變慢了。維修業和零件業會受益,但成本與效益成正比,當維修費高於購買新產品時,人們還是會選擇購買新產品。衣服、床上用品、電腦、手機、家用電器等。 第三,在選購新產品時,會選擇較低檔的產品或價低的產品,折扣商店和大賣場的生意應該會有所保證,高檔產品的商店會營收急劇下滑。厨房用品、紙制用品、一次性食具。 2)   政府開支減少了。 軍費減少了。常備軍人數減少,相應購置的常備軍隊物資減少。海外軍隊減少,海外駐軍要求聯合國或駐軍國出資的機會增多和資金額相對提高。 福利開支減少?聯邦開支減少。公務員的人數和收入減少,間接增加了失業率,減少了消費開支。 3)   聯邦利率將處於極低的水平較長時間。因為政府和民間的開支減少,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都受到影響,企業不會增加預算或加大投資,導致通縮。通縮自然不可能加息。極低息將繼續維持一段時間,直至真正復蘇。 由於美國政府無法發債,還要削債,美元發行量減少,美元自然升值; QE 自動停止。同時,黃金等商品價值普遍下降。持有美元債券的國家保值了。美元升值導致沽美元買新興貨幣的炒賣出現平倉現象,但不致於出現財政危機。消費減少了,新興國家的出口受到抑制,過量的產能導致虧損。美國人依然沒有多少錢,但會些許儲蓄,以應付未來的困境。 4)   財政懸崖是一個定義,但維繫的時間長達 10 年,因此,樂觀來說,可能系統經

未來之路

習近平先生主政福州的時候,我正在其辦公室前一河相隔的醫學院上學。 我們祇知道有這麼一個市委書記,卻沒有見到有什麼利民政績。遠房親戚家的舊城改建計劃好像也沒有新構思,三坊七巷改造好像是一場鬧劇,當然,三坊七巷的改造牽涉了太多人的利益,基本上省委才有資格參與,與老百姓沒啥關係。 那些年,福州很平靜,沒有大風大雨,季候風依然年年來,學校年年水漫校園(學校歸省委管)。五一七中路年年水浸,臺江區和倉山區也是如此。 到了我畢業數年後重臨福州,發現公交汽車多了,舊城改造快了。原來得益於新來的書記。後來又聽說新書記被雙規了。 總結一句,政治沒改變,經濟沒突破,一切很平穩。

經屋為主的澳門房屋政策?

崔世安特首於2012年11月13日提出了以經屋覆蓋80%居民的遠大理想,那麼,一年要蓋多少個單位才能滿足特首的理想呢? 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人口統計資料,2011年底居住在澳門的15-24歲青年人為9.2萬人,其中未包括在外求學的學子。 權當這個年齡組的青少年數為9.2萬人,假若本地居民於25歲結婚,那麼,至少會有4.6萬家庭,不包括不結婚或與外地人結婚,需要4.6萬個兩房或三房單位,即平均每年需要4600個單位;按崔特首所說的覆蓋率達80%計,即需要3680個政府房屋單位,按5-10%社屋算,即需要3300個雙房或三房經屋(居屋)和360個社屋(公租屋)。同時私樓需求為720個。 綜上所述,未來特區每年至少建3700個政府房屋和批建720個私樓。 房子需要折舊,一般30-40年以上的舊樓需要換樓,按澳門樓房存量230000個單位的3-2.5%計,即每年需更換6000-5000個單位。這些住戶若向私樓發展,需求為6000-5000個單位。那麼每年私樓需求為6000-7000個單位。若學新加坡政府收樓納入經屋體系,需要額外的6000個經屋單位。那麼每年政府建房量為3700+6000=9700個單位。 無論如何,澳門每年的樓房需求總量為4600+6000=10600個單位。 崔特首,麻煩您嚴令您的得意幹將劉仕堯先生快點批則,增加市場供應量;不要用一個夢想來糊弄老百姓。

看到的,若不做分析,你能判斷真與假?

現象與本質-透視人間的真知和偽善1.pptx

看到的,若不做分析,你能判斷真與假?

現象與本質-透視人間的真知和偽善1.pptx

財經市場充滿謊言和欺騙

或者說,若沒有蝦米,小魚吃什麼?若沒有小魚,大魚如何過好日子?

為什麼每次金融危機都喜歡那些亞洲地區?

亞洲金融海嘯時,美元升值,亞洲貨幣貶值,那黃金會保值嗎? 基本上每次美元升值都伴著黃金貶值。 要解決金融危機的問題,最簡單有效莫過於自由兌換貨幣。 當自由兌換貨幣時,央行就不會因為大量外資過來而要印發貨幣導致當地通脹、當地貨幣事實貶值。 相反,因為升值後的貨幣使當地的貨幣在國際上的購買力大增,還富於民。 同理,當外資離去時,本地貨幣自然貶值,流通在本地市場上的本地貨幣沒有任何增減,唯一減少的是本地貨幣的國際購買力;但本地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大增。 魚和熊掌永遠不能兼得。這是永恒的道理。 想要操縱貨幣,就要面對外資湧入時貨幣超發和事實貶值加通脹;當外資撤退時,本地資幣向央行換成外幣離去,本地市場的本地貨幣量大減,資產泡沫就被捅穿了,自然就蕭條了。 為何蕭條比繁榮更嚴重,衹要分析香港港元就知道了。  1美元=7.75-7.85港元。即1美元換成7.75港元,然後7.85港元換成1美元。 要換回同樣數量的美元,炒家必須在本地市場上多取0.1港元,導致本地市場的貨幣少了0.1港元,自然就蕭條了。 計算方法:本地市場原有的貨幣為7.75港元,加上新資金1美元兌換成7.75港元,結果市場上的資金為15.50港元,通脹出現了--通脹其實就是貨幣現象--中國某一位誠實的經濟學家如是說。當炒家撤退時,需要用7.85港元去換回屬於自己的1美元,這7.85港元就回到了金管局,金管局注消了7.75港元後獲利0.1港元。你現在明白了金管局的收入來源嗎?就是掠奪本地人民的財富。最後,本地市場衹剩下7.65港元了,不到1美元。這比外資沒來時還少。外資賺了嗎?沒有!他衹取回原來的那1美元。 誰賺了這1角錢?金管局!也就是政府! 結果苦了誰,還是百姓。 記得清平調: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