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08 起發佈的文章

摘自 官路風流

如果一件事情,基本的路向錯了,就算努力十倍,也沒有好結果,甚至越是努力,離成功的道路就越來越遠。 為什麼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倒霉,就會祸害一片。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得道之人總是靠著眾人的力量才能最終白日飛升,沒有一幫手下給得道之人賺錢、煮飯、打掃衛生、照顧雙親,只怕這位得道之人在沒有升天之前,就會被俗物累死,哪裡還有能力飛天。所以,他升天之後就要帶著雞犬,這也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之傳統。 如果升天之時不帶最親近的人,反而帶些外人,未必太不近人情。 同理, 一人倒塌霉,他的手下人必然是被打壓的對象,痛打落水狗嘛,免得落水狗趁人不備來咬人,這是現實生活中的經驗教訓。 第五百二十九章 官場沒有永恆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所有人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同時也得為選擇付出代價 。 路,總是自己走出來的 。

談談公務員退休公積金的問題 1 投資和贖回

正如多年前剛開始諮詢和立法時,我已經明確指出退休公積金的吊詭之處:政府只公開諮詢怎麼供款、政府怎麼賠償給公務員,好象給了公務員好多好處一樣;但整份文件找不要任何怎麼投資方面的資料,結果可能會出現不公開招標、不選擇全球最佳的投資顧問公司;不排除在當中有可能出現利益輸送、庸官治澳。當時,我千呼萬喚呼吁澳門公務員各團體及個人,同我一道要求政府公開諮詢公積金投資方案;但遺憾的是,沒有人理會我,所有的人都當我是一個嘩眾取崇、想借機樹立個人威信的傻子。 有人說:我以前沒有供退休金,現在政府給了我公積金,我出1份,政府要出2份;我莫名其妙就賺了2份錢,這麼好的著數我為什麼不能拿,至於怎麼投資有什麼意思,反正不會虧光就行了。 有人說:我一直供退休金,反正我沒想過要轉公積金,干嘛要陪你出去抗爭,閑得很嗎?有什麼好處呢?說不定因此上不了位豈不是很不著數。 結果,孤掌難鳴。我雖然自學了財務投資分析,但始終是一名醫生。在人們的心中,只有財經界的大佬才是真心對他們的。何特首是財經界的精英,是不會讓公務員虧的。 如今,股市大跌,當然,公積金也大跌。 今天看到一份報道,說有準備退休的人希望把錢放在投資戶口裡,等到股市升了再取出。 真的很傻! 如果,你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準備在未來的5~10年內退休,應該選擇銀行存款。如果不幸選擇了基金,那麼不要緊,趁退休把錢取出來,換成存款,安渡晚年。 如果,你是一個半懂不懂投資的人,又希望能投資些許。那麼,也應該趁退休取回款項,在銀行裡找持牌的投資顧問(CFP)幫忙,根據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需要,選一個較佳的投資公司的最佳基金,安渡晚年。 基金,也就是大伙兒把錢交給一個人去炒賣股票或債券。那個人的水平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若長期投資回報率一直在同行業的平均線以下,那麼,他的能力真的很令人失望。這樣的人,把錢交給他,正如倒錢入海一樣無影無踪。 一直以來,投資界就有一句話:漲潮的時候,人人都是弄潮兒;唯有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沒有扣緊褲帶。   市升 市跌 牛皮市 AA 強於或同步大市 跌少或不跌 強於大市 A 強於或同步大市 跌多或同步大市

論政府的房屋政策2--銀行的作用

以下摘自某報章的內容,可見現在的樓市交投淡靜中銀行的作用。 不少銀行早於9月初已表明不會再接受9成或以上的按揭申請。除此之外,更有部分銀行表明只會提供6成按揭。有時候,部分金額較小的按揭,除非申請的是較低成數的按揭計劃,否則銀行都不會接受申請。至於樓價350萬以上的物業,銀行才會願意提供按揭服務,不過最高亦只批出6成。 現時市場上的實際按揭利率約為3.25厘至3.5厘,視乎貸款金額及銀行而定,然而,在環球信貸緊縮下,這個按揭利率已遠低於銀行同業拆息。 目前的1個月至3個月同業拆息定價為4.19%,6個月至12個月則由3.8%至3.9%不等。銀行界人士指,以目前新造按揭利率計算,銀行是「做一單 蝕一單」,即使大型銀行有儲蓄存款為基礎,資金成本較低,但亦要考慮樓價下跌及經濟放緩等風險,這均令銀行在估價時偏向審慎,更不排除稍後銀行會進一步調高按息,以平衡風險水平.

論政府的房屋政策1

政府終於推出經濟房屋的認購資格判訂方法,根據 7 成按揭, 5 厘息, 20 年期算,每 100 萬借貸每月約還 6600 元。當然,經濟房屋的價格比私家樓低很多,尺寸小得多, 3 房單位實用面積為 660 呎,即建築面積約為 850 ~ 950 呎,約 1000 元 / 呎算,約 85 ~ 95 萬元。那麼,只能借 60 ~ 70 萬元,每月供 3600 ~ 4700 元,佔家庭收入的 30 %,即家庭收入為 12000 ~ 16000 元。 2 房單位實用面積為 450 ~ 500 呎,同理可算出家庭數入約為 10000 元。 現在私家樓宇 2 房單位的實用面積為 550 ~ 600 呎的黑沙環區,裕華為 135 ~ 150 萬元,金海山為 110 ~ 130 萬元,保利達為 150 ~ 180 萬元。 2 房單位的實用面積約為 650 ~ 800 呎的有廣福安、廣福祥為 150 ~ 180 萬元,氹仔濠景花園 170 ~ 210 萬元。 社會福利是給予有需要的人仕,而不是派糖給亂花費的年輕人。昨天,我聽到很多人對我說,現在的年輕人高收入高消費,根本買不起樓,應該享受社會福利。這算哪門子的道理? 14000 元的收入,買 LV 、名牌車,每月開支 14000 ~ 18000 元,向父母借錢花,我們的社會難道要縱容這些人。若是,美國的次按遲早會降臨到澳門人的頭上的。 有人說,政府應該讓年輕人買了便宜的樓後,再讓樓價升,讓外地人來投資。這是謬論!澳門每年有 3000 ~ 5000 人滿 18 歲,也就是說每年有 3000 以上的人工作賺錢。不管這些人現在怎麼想,遲早都要成家立業,那麼,平均每年有 1500 個單位的成交是應該的,其中舊樓佔成交的 30 %,那麼,新樓的需求為 1000 個單位左右。既然每年都有年輕人成年、成家立業,您說,今年保證了去年的那些成年人的需要,卻不保證今年以後成年的年輕人的需要是多少地不公平啊!或者說,以後澳門的小朋友永遠不准成年!您說可不可笑呢? 但如果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勵和保證年輕人置業,那就不同了。極低收入的人租住社屋;低下收入的人可以購買經濟房屋;一般收入的人可以買私樓、享受 200 萬元以下的樓宇 4 厘補貼、首次置業優惠(免印花稅);高收入的買貴樓,享受首次置業優惠(免 300 萬元以下的印花稅)。至於少部

心靈感悟

摘自〔官路風流〕一書,作者 現實是極為殘酷和冷漠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天上更不會白白掉下餡餅,前途和命運只能靠自己爭取。 生活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在一生中,每個人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有的人抓住了機會,步步順利,有些人卻一次失誤,步步坎坷。

談談澳門的外勞政策--解決外勞問題探討之一

每一個國家、地區要發展,就必須外聘勞務人員。 勞務人員,可以是高級工程師、技術員或科學家;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長的勞動人員,如建築工、家佣。 在經濟高度發達地區,可以請勞動人員來完成當地的主要社會工作,如餐飲服務業、清潔保安業及家佣。這不是為了剝削工人,而是為了解放當地的勞動力去創造更高價值的工作。 在第三世界地區,聘請工程師或高級技師是可以很快提高當地的技術力量,從而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究其原因,不是為了剝削,而是為了發展。因此,只有事實上的同工同酬才能達到公平的原則。 同工同酬就不存在剝削的問題,那麼,資本家就會先聘請當地人,畢竟辦理勞工證的手續繁瑣,而且炒一名外勞的手續也挺麻煩的。 既然同工同酬,資本家就不能為了微小利益而優先聘請外地勞工了。 同工同酬,首先體現了勞工市場的人權。人生而平等,不能因為人的出生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對待。 同工同酬,其次解決了社會上有工沒人做、有人沒工做的局面,解決了資本家剝削外地勞工的問題。 生活,是為了活得更好!不能因為黑暗的陰影就放縱資本家的不良行為。 有人說,資本家可以讓外勞簽2份不同的合約,一份同工同酬的給政府,一份不同酬的給工人。所以,我們只能放任他們明目張膽。 天哪!這不是積極的應對行為啊。 正確的行為是政府要求把合約備份在政府勞工局裡,並把出糧的帳號登記好,由法律授權勞工監管部門定期檢查出糧戶口的入帳情況。與合約不符的需要資方的書面解釋,尤其必須出示出工數據,並由監管方通知勞工到局親自簽字作實。 對於利用種種方法克扣外勞工薪的資方,應予刑事檢控,屬公罪,由勞工局舉報,檢察院檢控。當涉及其他地區的案件時,應與相關地區的檢察機關和勞工部門合作。必要時,應行使反洗黑錢法律來檢控少數資方的先在澳門出足糧、後在大陸扣錢的方式。 可惜,太多的人因為生而不平等,所以就忘了人的生而平等權。 連搞民主運動的人士也是如此,居然認為外勞與本地人應該同工不同酬。 真的可憐啊。澳門的民主派人士的層次還是太低了。

從雷曼兄弟的迷你債券說起3 監管得力?先知先覺?

任志剛先生說政府在2007年推出一系列的教育資料,教育投資者注意迷你債券的危險性。 真的很好笑! 迷你債券從2006年初已經存在了,金管局居然在2007年才知道它的危險性。這叫先知先覺。2006年開始到2007年初,總共銷售了近100多億的迷你債券;也就是說,政府存心要這些老百姓去虧去死囉! 整份迷你債券的條款裡除了一句:相關掛鈎公司如有破產或信貨危機,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得全部款項。文中並沒有提及該迷你債券是對沖產品。相反,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它是與10家公司發行的債券相掛鈎,莊家吃大頭,閑家吃小頭,那麼,公司若破產,當然就沒有錢還債款,當然會有所損失。也因為這樣,銀行職員才會落力推銷給長線投資者。金管局什麼時候監管過發行商在宣傳單張上或合約上注明過該產品不是債券相關的產品,而是對沖產品? 衍生工具必須銷售予專業投資者,那麼,銀行職員怎麼會把迷你債券推銷給普通客戶呢?真的開玩笑。難道那玩意兒在香港銷售了3年了,金管局都不知道是誰買了?不會吧!銀行把客戶資料匯總給金管局,難道金管局不查看的嗎?那怎麼查得出銀行有沒有失職?有沒有人在洗黑錢? 噢,我明白了。原來一眾財經官員全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 ”香港銀行的監管是充足的”是指在睡夢中監管的。”香港反洗黑錢的管理是完善的”原來是外國人查了之後再傳真給香港的。”香港的金融體系是完善的”說明了香港的經濟學家全TMD比老美厲害,比他們的老師厲害萬倍,完全有能力、有資格壟斷諾貝爾經濟學獎10000年。 香港的金融體系來自歐美,當然,監管體系也是抄自他們的。如今,歐美的監管出事了,您說香港的監管有沒有事? 某人說金融海嘯明年影響香港,真的狗屁不通! 如果金融海嘯明年才到,那麼,股市為何會跌到14500點?u-right為何會破產?東亞為何會擠提? 不是人民選出來的官就是這麼樣的丑陋的嘴臉。 某人自詡香港是金融中心,難免受歐美金融海嘯影響。香港只不過是一個有股市的地方,屬於世界股市的一小部分,在亞洲也不是第一,居然敢大言不慚說自己天下無敵。如果客氣一點說自己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那還值得原諒啊。真的是井底之蛙。 算了吧,把那合約紙拿回家,疊一個花牌吧,權當REN老百年之後的花牌,只是送得早了數年。

從雷曼兄弟的迷你債券說起2

據說因投資雷曼兄弟的迷你債券而遭受捐失的資金有 130 億港元,另外因購買雷曼兄弟發行的 ELN 或 ELI 而損失的更難以計算。 且說每份迷你債券為 4 萬港元,那麼 130 億港元約為 30 萬份。平均每人買 25 份即 100 萬港元計算,那麼,港澳共有 1.3 萬人受灾。但決大多數人是購買 2 ~ 5 份,那就算是平均 3 份,即 12 萬港元左右;那麼,大約有 11 萬港澳同胞受難;代表著每 60 位港澳同胞就有 1 位倒霉,也就是每 20 ~ 30 個家庭就有 1 個受難。 為什麼香港區只有 1000 人、澳門區只有 50 人出來示威呢?難道其他人太有錢了?還是對投資非常精通而自認倒霉呢?不是,我相信不出來的人有很多是銀行職員及其家屬。因為高息的緣故,銀行職員會先介紹給自己的親戚買的。如今出了事,他們更焦急,但又不敢出來示威,怕影響這些職員的工作。 再說 ELN 和 ELI 。這些年,銀行不斷向客戶推荐 ELN 和 ELI ,但沒有人知道原來這些都不是銀行發行的,銀行只是代銷而已。於是,不少人買了雷曼兄弟發行的,由各大銀行代銷的 ELN 和 ELI 。不是輸了,而是血本無歸!同樣的事也發生在認股證市場上。 您說這是誰的責任?是誰批准雷曼兄弟在香港胡做非為的呢?香港政府、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證監會! 因此,到底有多少人受灾呢?難以估計。我想,如果大家願意的話,不如一起在網絡上建一個因雷曼兄弟的破產而損失的投資者紀念碑,統計看到底有多少人受難,讓歷史來記住這個香江慘事。

從契約看各地的經濟前景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資本歸屬個人所有;所以,所有的交易都需要契約來完成,包括收據或口頭承諾。同時,在較大額的交易中要有見證人或監管人。 政 府作為提供交易平台方自然就成為了監管方。法律就是要監管合約的公平性,不允許不公平的交易出現。公證處或律師樓作為提供交易合約的見證方,有責任保障交 易雙方清楚知道交易的內容及公平性。公證行或評級機構評估交易雙方的物品的價值及價格的合理性,對交易雙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市 民把錢存在銀行裡,收取少量的利息。作為契約,銀行必須出示存折,但銀行用什麼東西來擔保它的償還能力呢?信用!那必須在政府(證監會、金融管理局)備 案,證明其有足夠的償還能力。監管方必須定期監察銀行的營運,以防違約的事件出現。畢竟銀行並沒有提供抵押品給存戶。但市民向銀行貸款時,需要提供抵押 品,而且所抵押的物品必須比所貸的金額要高很多。多少地不公平啊! 不管怎樣,政府等監管機構有沒有做好本職工作?有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呢?事後如何反醒呢? 且 看雷曼兄弟破產一案。持有雷曼兄弟的迷你債券的人們至今不知道雷曼兄弟抵押了些什麼東西?值多少錢?資本市場的契約精神跑到哪裡去了?是誰批准雷曼兄弟發 債的呢?是誰給抵押品作評估的呢?香港金融管理局!!港澳的監管機構高高在上,事不關己。更有甚者,財經官員叫百姓把債券 5 折、 6 折賣給銀行,以求多福。天哪?!這是正確的解決方法嗎? 且看南韓、台灣地區的監管機構怎麼辦?他們要求銀行為客戶向雷曼兄弟索償,直接到美國告對方。而不是推卸責任。 好了,若是銀行倒閉了,存戶有什麼保障呢?美國 25 萬美元,歐洲無限額保障,香港只有 10 萬港元,澳門更只有 1 萬澳門元。 財富積累是不容易的,那麼,如何保障它不消失才是最重要的。假如財富消失了,窮人也就多了;社會哪裡會好呢? 以上各地的對比,才知道什麼是天堂,哪裡是地獄!才知道哪裡才是發達地區,哪裡是第三世界! 有專家說,出現了雷曼兄弟一案後,香港會監管得更嚴格了。什麼?嚴格?香港什麼時候監管嚴格過?君不見多少股份公司造假、造市?監管機構有沒有行動過?只是在事後發表一通謬論而已。 假如,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那麼,香港就為亞洲蒙羞;亞洲也會因為香港而永不超生,成為大鱷的口中食! 或者說,不是民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