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月, 2010 起發佈的文章

讀香港經濟日報有感

從經濟日報上市之後,我就開始訂閱網絡版,但閱讀的次數明顯減少。終於在 1 年之後,我終止了訂閱。因為,網絡版實在改變了我對印刷版的好感。內容上似乎沒有印刷版那麼實在,廣告當然是不可能找到。 最近 1 年,我訂閱了另外一份網絡版雜誌,也不再注意經濟日報了。 上周末,當我看到經濟日報時,我驚訝於它的薄,薄得令我難以接受。我想大概是春節吧,內容少點不要緊。 今天,我再次看到它,它依舊那麼薄,薄得令我心寒。 打開一看,廣告當然少得可憐──金融海嘯打撀的後果吧。 這是一份標榜中產階層的報紙,標榜正反雙方公平評論的報紙。中產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中堅力量、最主要的消費群體。面向中產的廣告不需要標榜物美價廉,只需要標榜物有所值。現在廣告怎麼少了那麼多? 再看看內容。噢,時代在改變,香港澳門的中產的價值取向在改變,對社會的看法和要求也在改變。可是,該報紙依然沒有改變。整份報紙最引人入目的只剩下自由撰稿人的副刊了。其它的社論、評論已經同時代逐漸脫節了。那些所謂的公平評論員或多或少帶有情感好惡,並沒有真正做到公平、以法和理分析。或許他們認為自己分析得很好、很中肯;但對於青年人來說,那些分析含有太多的情感。 依我看,尋找代表這個時代的青年人寫寫評論可能更好。 70 後也罷, 80 後也可以。 70 前的思想就不要了,他們已經屬於被淘汰的時代。正如我是 70 後,最近數年,我的激情也越來越淡薄了。雖然我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但固有的思維模式始終阻礙著我的努力。我想,我也開始走向中年的隊伍,注定被新時代淘汰。

從中國近代重大歷史事件看主流青年人的人生價值取向

引子:青年人定義: 16 ~ 30 歲。男兒 30 而立, 16 歲以後的青年人基本上走向自立,經濟獨立,通過 5 ~ 10 年的奮鬥,大多數人在 30 歲左右時事業有所小成、財富有所積蓄、江湖有些地位,並開始成家立業。未來的目標是保持和巩固自己的努力成果,不斷上進。青年人有激情、易衝動,特別是 16 ~ 22 歲的青年,此時剛獨立生活,在以青年人為中心的環境中,尤其在大學學府這種較自由的氛圍下成長,非常容易獲得較先進、較前衛的信息和理念。因此,若說 3 歲定 80 ,那麼,青年時代的經歷和處理方式就決定了其未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取向。本文嘗試研究各歷史時期 16 ~ 22 歲的青年出生年代,試圖分析不同時期青年人的思想和追求,希望從中分析出各代人對事物的反應。 重大歷史事件 青年人的出生年代 年齡 價值取向 特點 1911 年辛亥革命 1881~1895 追求自由、救國救民 尋找真理、打破舊思想 1919 年五四運動 1901 反對封建桎梏,深入破四舊、追求真理、尋找救國道路 追求自由戀愛、接受西方先進思想、反思救國之路 1925 年五卅慘案 1909 救國救民 反抗強權,維護權益 1931 年 918 事件 1913 保家衛國 愛國情操,對主義的追求較模糊 1937~1945 抗日戰爭 1921~1929 保家衛國 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碰撞,理想的追求在愛國的大前提下開始模糊,共產主義開始強大。憧憬大同時代 1949~1955 年 1930~1939 70 ~ 80 追求國家強大, 階級 鬥爭激烈,

財政收支與國家貨幣政策 系列2 希臘危機

2010-02-09 笨猪 5 國( PIIGS ) 南歐四國和愛爾蘭財赤較為嚴重。而希臘則陷入財政危機中,國家負債過高。根據歐盟的內部遊戲規則,歐盟不會互相幫助還債,以防止濫用互助機制,減少互相影響的機會。可惜,歐元的發行就是要大家綁在一條船上的。國家不統一,如何能形成一個有約束力的貨幣?這本就是歐元的先天缺陷。 如今,歐洲準備打救希臘,雖然短期內解決了希臘的危機,但長遠來說埋下了幹涉成員國內政的危機。未來有 2 個可能, 1 是無賴國家的出現, 2 是有錢的國家變成強權國家的出現。歐元崩潰的日子不遠了。尤其從網上查到一些令人吃驚的資料:某投行為 PIIGS ,尤其希臘提供了非常複雜的金融衍生工具,以讓該國的壞帳目延遲出現,從而製造一個比預期大的泡沫。一個流氓加上一個騙子再加上強盗集團,就成就了一次風暴。 2010-02-10 23:48:41 希臘公務員全國罷工抗議凍薪 希臘政府為解決債務危機,推行多項措施,包括凍結公務員薪酬,削減公共開支等,引發公務 員不滿,發動全國罷工二十四小時,航空交通及公共醫療服務大受影響。 首都雅典及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分別有幾千人上街,批評政府要基層市民承擔財困後果,做法不公平。 aastocs.com 2010 年 2 月 10 日 05:58:20 p.m. HKT 信誠證券投資部經理劉兆祥表示 , 歐洲五國 ( 笨豬五國 ) 事件其實較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更嚴重,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主因,是亞洲多國與美元掛鉤,而美元利率低於美國利率,因此企業便將債務轉為美元,其作用是節省利息,但亞洲金融風暴引致各國貨幣與美元脫鉤,因此借美債的企業,負擔即時大幅增加,引發一連串衝擊,幸好亞洲各國靠努力出口及過去儲蓄來還清債務。 歐洲的問題是各國經濟動力不足,靠政府救濟,引致政府債台高築,而歐盟卻規定各國財赤不能高於 GDP 的 3% ,政府總負債不能高於 6 成,有這個大包袱,試問這些國家如何削減開支而增加收入呢? 就算德法提供貸款,他們仍然面對財赤及總負債超標的問題,除非是德法無條件送給他們,但德法的人民願意承擔這些包袱嗎?唯一的兩個選擇,是歐盟修改條例,提高財赤及債務水平,或歐洲五國脫離歐盟區,但這選項只會削弱歐盟的認受性。 2010-02-17 摘自 亞洲時報 歐